8月31日,许昌智能开启了《常变与长青》首场读书分享会,这一活动迅速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一股全员智慧共享的浪潮。此次活动旨在加速推动公司向知识与学习型企业的转型,点燃全体员工参与学习交流的激情,为企业的全面进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随着管理变革领导团队的正式组建,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坚定而有力。下面,我们逐一摘选部分感悟心得予以分享,这场读书分享会如同星星之火,已迅速燎原,照亮了许昌智能攀登行业巅峰的宏伟征程。我们满怀憧憬,望其勇攀新高,树立行业新标杆。
继电器研究所 李雅琼
常变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。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,公司只有不断适应和引领变革,才能保持竞争优势。公司需要不断的优化管理流程、提升运营效率、拓展业务范围,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常青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。公司不仅要有长期稳健的业绩,还需要强大品牌影响力、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1、接受变革和树立常青思维
在此之前,固化的思维让我理解不了公司的变化之快,公司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,公司做出了快速的反应,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,首先需要接受变革,及时调整政策和方向,不断满足市场需求,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竞争能力。要想在变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,立于不败之地,就必须树立常青的思维,坚守目标,不断突破和创新;另外在生活中不能固步自封,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变化,积极主动的适应变化。
2、从元件思维到大项目思维
在公司方向以及市场变化的驱动下,不能再以元件销售为主,需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,系统集成以及敢于挑战大项目。以公司方向为牵引,抓紧新能源市场;了解市场需求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3、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
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不是逞一人之勇,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有限,单打独斗可能会导致重复工作,沟通不畅,从而影响整体业绩。所以需要资源共享,跟团队,跟合作伙伴等,抱团取暖,资源互补,快速反馈市场,提高工作效率,提高签单率。
4、技术引领市场,产品质量和服务保卫市场,积累长期客户
技术创新是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,通过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、心得产品,才能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,能使自己在市场中脱颖而出。质量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,再强的市场公关能力也没有可高的产品重要。优质的服务是保卫市场的关键。在提供及时、周到的售后服务,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调高客户满意度,增加客户粘性,积累长期客户。
工控系统公司 李栋
《常变与长青》一书给我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、持续变革的重要性:书中强调了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,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变革。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技术或产品层面的,更包括管理、文化、战略等各个层面的全面革新。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2、创新与稳健并重:在追求变革的同时,书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稳健。变革不是盲目地追求新奇,而是在充分分析市场趋势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同时,变革过程中要注重风险管理,确保企业能够平稳过渡。
3、以客户为中心:书中多次提到华为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价值观。这不仅是华为成功的关键之一,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遵循的原则。只有深入了解客户需求,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,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。
4、高质量规划是变革成功的起点:在进行变革之前,必须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。高质量的规划能够确保变革的方向正确、目标明确、步骤清晰,从而降低变革的风险和成本。因此,企业在进行变革时,一定要注重规划工作。
5、领导力与团队协作:变革的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。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,能够带领团队克服变革中的困难和挑战。同时,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,共同推动变革的顺利进行。
6、文化引领与价值观传承: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灵魂。在变革过程中,要注重文化的引领和价值观的传承。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传承核心价值观,能够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,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继电器研究所 贾新钰
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快速发展带来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。固步自封,紧守原有的成果,终将被时代所抛弃。华为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建立在不断自我革新的基础之上。这种持续的变革精神告诉我们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要想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,就必须勇于拥抱变化,主动求变。
《常变与长青》一书中写到,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熵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从它的内部来说,经营规模扩大以后,管理的复杂度也变大了,历史沿革出的冗余的条条框框,不创造价值的管理动作越来越多,边际效益也在递减。再加上外部的技术进步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、产业周期规律等,会不断对企业构成种种威胁,最后就表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失效。
这也正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。公司在上市之后,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内部各运营中心的建立、业务版块的扩展、人员的增加,外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,都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影响,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变革,以适应内外部的变化。公司将2024年定位为“绩效考核与人工智能推进年”,以上市和运营总部搬迁郑州为契机,深耕数字化配电网和微电网,打造分布式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一流企业,正是在这一问题下的求变。
“我们谈变革与数字化转型,但是我们很多客户连基本的编码、流程都没有统一,怎么可能一上来就做数字化?”作者指出,流程是组织能力的载体。华为的变革始终围绕流程展开,通过流程变革来构建组织能力。
公司现有的一些工作、审批流程不规范、不明确,虽然也在做出一些改变、精简,仍有些地方存在不足。例如为了更快的完成一件事,跨流程进行工作布置和安排,与原有工作计划产生冲突。仅一件事来看,这种做法更快的促进结果达成、提高效率,单跳出这件事,对整个工作安排、工作流程都产生影响。若因为一件跨流程的事感到便捷,事事都想跨流程达成,势必导致整个工作体系的混乱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目标,忽视了流程建设的重要性。实际上,建立一套高效、灵活的工作流程,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。
“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规范化管理而过度精细化、过度管控;另一方面是一线反馈的很多问题,比如流程评审环节多、重复审批等,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,而是设计多个流程、多个职能组织的协同优化。如果针对局部问题进行调整,很可能把细小问题进一步放大成全局问题,结果顾此失彼、欲速则不达。”这是华为曾遇到的问题,也是我们的问题。
高效、灵活的工作流程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尤其是在公司求变的时候,个人觉得,我们应该从小的地方着手,结合实际工作与大家的意见,一点点完善流程并向大处推进,此过程中将对应工作流程告知所有相关人员,尤其是新员工,他们是最急需知晓工作流程并有极高接受度的人群。同时,流程确认建立之后,就要严格执行,不能随意打破或随意改变,流程及制度的不落实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危机,不利于工作及人员的稳定性。
变革的本质是改变人:任何管理变革都是改变人的过程。郭平在书中提出,变革的本质就是改变人的观念、意识和行为。如果不能改变人,变革的结果注定失败。在进行变革时,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方面,通过培训、沟通和激励等方式,引导员工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和理念。这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,更是观念、态度乃至文化的重塑。因此,培养学习型组织,鼓励员工持续学习,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,是推动变革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技能水平、思想观念、精神状态的改变,我们所要做的,是如果通过学习使其进行良性的改变,并尽可能加快这一过程。与之对应,企业的变革应该是使企业与个人产生良性的变化,个人与企业的改变互相促进互相影响,能更好的实现长青。
变革是一个长期且不间断的过程,即所谓常变。很多企业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变革最宝贵的财富抛弃的做法。真正的变革成果产生在变革过程中,也就是改变人的过程中。流程和制度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,但调整本身需要慎重、不能随意变动。虽然华为的经验值得学习,但每一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,环境、业务特征、资源等因素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。学华为建设之法而不完全照搬,才能避免失败。
《常变与长青》是一本关于企业和个人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找定位、实现价值的思考录。它提醒我们,唯有不断适应环境,持续进化,才能在“常变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“长青”。